“身處后補貼時代,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所有利益相關方都應該認真思考,超前謀劃,否則整個行業將面臨斷崖式滑坡的危機。”5月31日,北京新能源總經理鄭剛在2018中國汽車新創峰會上表示,擎天柱計劃換電模式將成為應對后補貼時代的一項戰略性布局。

北汽新能源黨委書記、總經理 鄭剛
如何平穩過渡到后補貼時代?
鄭剛認為主要有兩點:一方面要依賴產業鏈,特別是整車企業,以“產品+模式創新”為本,集成社會資源,提高電動汽車的性價比,讓消費者的一次購車成本不會隨著補貼的退坡而大幅增加。
另一方面,政府應該積極有為,刺激消費者對車輛購買的原始積極性。當財政的補貼政策退出,只有營造更好的消費和使用環境,推進全生命周期的綜合成本管控,才能讓這個剛剛處于導入期的行業向發展期平穩過渡,以避免整個產業斷崖式的滑坡。
如何實現全生命周期的成本管控?
一、1.0到2.0,車電分離向分布式光儲換電轉變
鄭剛表示,由北汽新能源首創并付諸實踐的換電模式,正被越來越多的同行效仿。
換電1.0時代的核心特點是車電分離,應用場景是運營車輛。目前,北汽新能源已在北京、廈門、蘭州、廣州四個城市,建立100余座換電站,累計投放換電車輛5000余臺。接下來,這種換電模式將在更多的城市推廣。
“分布式光儲換電模式可能是未來一個巨大的產業機會。”鄭剛表示,“2017年11月,北汽新能源推出了擎天柱計劃,進入換電2.0時代 ,與以車電分離為核心的換電1.0時代不同,換電2.0時代尋求電動汽車、電力和清潔能源行業的統籌發展,以及跨界商業模式的聯合創新。”

北汽新能源“擎天柱”分布式光儲換電站
二、迎接后補貼時代市場變化的利器
鄭剛表示,北汽新能源決定將車電分離這種商業模式推廣到更加廣闊的私人市場上,并希望它能夠成為北汽新能源從“產品經營”向“產品+服務”經營轉型,從而應對后補貼時代市場變化的一個有力武器。
首先,擎天柱計劃在私人市場將有巨大的商業前景,它能降低整車成本和用車成本,刺激消費者對車輛購買的原始積極性;其次,擎天柱計劃能將電動汽車與分布式發電有效組合,發揮巨大的協同效益;第三,它還能將電動汽車與清潔能源有效組合,發揮出1+1大于2的作用。
為此,北汽新能源計劃將新能源車輛、動力電池、換電站、光伏發電與能源互聯網深度融合,放大并重構電動汽車生命周期的價值,創造集約、智慧、便捷的綠色能源服務新生態。

鄭剛宣布,北汽新能源計劃在一個月之內,聯合社會資本投入100億元在全國100座城市、建設并運營3000個光儲換電站、服務50萬輛車的換電需求。具體實施將分三個階段來推動,大約用三年左右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