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福利合集100,亚洲精品久久久国产,曰批免费视频播放40分钟,欧美r级荡公乱妇,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色爱av色av影院色,欧美久久gogo日本大胆欧美,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在线

登錄

會員登錄

訪客登錄

鄭州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能達20萬輛

作者:新能源汽車產業網
來源:新能源汽車網
2018/04/02

近日,鄭州發布了《鄭州市汽車及零部件產業轉型升級行動計劃(2017—2020年)》,該計劃指出,到2020年,產業規模快速擴大、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創新水 平顯著增強、配套能力較大提升,實現由中低端向中高端的轉型 跨越。努力把鄭州市建設成為世界客車制造名城、全國具有重要 影響力的汽車及零部件制造基地、新能源汽車研發生產基地和汽 車后市場商貿信息中心,成為全國一流的綜合性汽車新城。

以下為具體內容。

鄭州市汽車及零部件產業轉型升級行動計劃 (2017—2020年)

根據省、市轉型發展攻堅的總體部署和 《中國制造2025鄭州 行動綱要》《鄭州市建設中國制造強市三年行動計劃 (2016—2018 年)》相關要求,為加快我市汽車及零部件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高 質量發展,特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產業現狀和面臨形勢

汽車及零部件產業是我市戰略支撐產業之一,近年來產業規 模迅速擴大,形成了客車、乘用車、新能源汽車三大整車生產格 局,成為拉動全市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的中堅力量。2017年全市 整車產量達到48萬輛。客車方面,宇通在客車行業中居全國第 一,生產的大中型客車批量出口歐美、俄羅斯、南美、中東等國 外市場;乘用車和專用車方面,東風日產、海馬汽車的乘用車、 鄭州日產的皮卡、鄭州紅宇的專用車在全國同類產品中位居前列; 2017年,全市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3.11萬輛,同比增長17.1%, 宇通新能源客車在國內大型客車市場占有率達到30%以上;零部 件配套方面,目前全市擁有核心配套企業150家,汽車零部件本 地配套率近30%。我市汽車產業在取得較快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整車規模偏小,汽車行業 “微增長”的態勢,影響我 市整車產業產能的快速提升,專用車及改裝車產品類型及市場份 額較少;產品競爭力偏弱,乘用車企業產品以小排量中低端乘用 車為主;企業研發能力不足,技術創新水平低、關鍵核心技術缺 失;零部件企業數量較少、規模普遍較小,關鍵核心零部件企業 缺失,對外依存度高;產業配套體系存在基礎薄弱、整體規模小、 營銷能力弱的劣勢,專業園區基礎設施亟待完善;汽車服務業整 體規模小,服務層次較低等。

近年來,中國品牌汽車實現了較快發展,部分產品向中高端 市場拓展,產品的性能、質量持續上升,國內市場份額超過40%。 縱觀全球,汽車產業朝著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輕量化等方 向發展。我市汽車及零部件產業正處于規模化發展的新時代,必 須堅持開放創新雙驅動戰略,以轉型升級引領產業彎道超車,提 升產業綜合競爭力,加快建設國內重要的汽車產業基地。

二、總體要求

(一)基本思路

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圍繞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對 接 “中國制造2025”及河南行動綱要,搶抓機遇,積極構建新型 制造業體系,圍繞 “做大新能源汽車、做強整車、做優專用車、 做精核心零部件”的整體思路,堅持培育與引進相結合、研發制 造與拓展服務相結合,大力支持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和品牌建設, 全面提升鄭州市汽車制造業水平和規模,促進我市汽車及零部件產業持續快速發展,使汽車產業成為推動我市產業創新發展、轉 型升級的重要支柱產業。

(二)發展目標

到2020年,產業規模快速擴大、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創新水 平顯著增強、配套能力較大提升,實現由中低端向中高端的轉型 跨越。努力把鄭州市建設成為世界客車制造名城、全國具有重要 影響力的汽車及零部件制造基地、新能源汽車研發生產基地和汽 車后市場商貿信息中心,成為全國一流的綜合性汽車新城。

產業規模快速擴大。到2020年,全市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實現 銷售收入2500億元,工業增加值750億元,整車企業產能達到 200萬輛,汽車產量超過100萬輛,培育銷售收入超五百億元以上 企業2家。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能達到20萬 輛,實現銷售收入500億元,占汽車產業比重明顯上升。

創新水平顯著增強。持續推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乘用車型, 到2020年末,汽車及零部件行業爭創1—2個省級制造業創新中 心。

配套能力較大提升。到2020年,本地核心零部件企業具有與 整車同步開發和模塊化供應能力,汽車零部件本地配套率達到 60%以上。

三、發展重點

(一)突出發展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

1.新能源汽車。抓住未來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的機遇,依托 宇通客車在國內新能源客車領域的絕對優勢,大力發展以客車為 主的新能源整車。重點支持宇通客車和少林客車發展純電動客車, 鄭州日產發展純電動乘用車、純電動皮卡,海馬轎車發展純電動、 混合動力乘用車,東風日產鄭州工廠申請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并 投產新能源車型,鄭州紅宇、宇通重工等發展特種用途純電動專 用車。積極推進宇通新能源客車基地、鄭州日產2萬輛新能源汽 車、海馬商務汽車公司5萬輛新能源汽車、河南少林客車公司年 產1萬輛新能源客車等項目建設,到2020年,全市新能源汽車產 量超過10萬輛。

2. 智能網聯汽車。支持宇通智能網聯研究院積極開展大中型 客車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和成果應用,加快智能駕駛網聯客車公 交線路示范工程建設;支持上汽乘用車鄭州工廠引進榮威eRX5、 eRX3等車型生產,進一步深化與阿里巴巴合作推出互聯網汽車; 支持東風日產鄭州工廠啟辰智能網聯汽車生產,不斷增加智能網 聯車型;支持海馬汽車發展車聯網技術,提高智能網聯汽車研發 生產能力,盡快實現 L3級的自動駕駛車量產。以龍頭企業為引 領,重點推進車載環境感知控制器開發與產業化、車輛智能控制 與集成技術開發與產業化、基于網聯的車載智能信息服務系統開 發與產業化、數據安全及平臺軟件開發與產業化。積極引導產業 在現有的標準體系及法律法規框架內,實現汽車、交通、通信、 互聯網等行業的協同,建設產業生態體系,促進龍頭企業進行多邊合作,開展我市智能網聯汽車標準法規、共性技術、規劃政策、 測試示范等方面的系列工作,推進智能網聯汽車從技術積累實現 研發生產,努力將鄭州建設成為具有競爭力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 基地、示范應用高地。

(二)持續提升整車規模和競爭力

1.客車。圍繞 “國際化、品牌化、差異化、全覆蓋”的發展 路徑,依托宇通客車、少林客車,加快謀劃和實施宇通二期等一 批戰略性項目,形成大中型客車產品全覆蓋,著力建設世界客車 制造名城。到2020年,力爭全市客車產量達到10萬輛,占全球 客車產量的30%左右。

2.乘用車。堅持 “提升規模、突出本土、引進高端、完善配 套”的發展路徑,依托東風日產、海馬汽車、上汽乘用車等企業, 加快推進上汽集團60萬輛乘用車鄭州基地項目、海馬轎車三工廠 年產15萬輛轎車項目等一批戰略性項目,進一步提升現有整車企 業規模,突出打造海馬、東風風度、啟辰、榮威、名爵等自主品 牌,順應市場需求,推出自主品牌的高端暢銷車型,同時加大國 內外知名整車引進力度,著力建設全國重要的乘用車生產基地。 到2020年,力爭全市乘用車產量超過100萬輛。

3. 商用車。堅持 “雙品牌、推高端、差異化”的發展路徑, 依托鄭州日產、少林客車、海馬新能源等企業,加快東風品牌高 端新車型開發,推動銳琪皮卡、帥客CDV改款,形成皮卡、CDV 等車型的系列化生產,加大日產品牌的新車型開發力度,加強少林客車箱式運輸車在細分市場的差異化發展,進一步實現全市商 用車在研發、制造、推廣等全價值鏈業務方面的完善和提升,建 設國內輕型商用車和多功能車產業基地。

(三)發展特色專用車生產

以 “多品種、小批量、用途專”為發展路徑,抓住專用車市 場穩步增長的機遇,通過制訂特色發展戰略,搶占市場先機,積 極培育新的專用汽車生產企業和優勢產品,到2020年,使專用汽 車生產企業總數達到15家以上,成為國內特色明顯的專用車生產 基地。

1.鞏固現有專用汽車產品優勢。鞏固和擴大宇通重工環衛類 專用作業車、少林環衛系列車、鄭州紅宇冷藏保溫車、中美諾優 系列房車、鄭州博歌橋梁檢測專用車、森源鴻馬警務系列專用車、 鄭州神汽環境監測專用作業車等傳統專用汽車的產品優勢和規模, 加快傳統產業升級。

2.提高專用汽車附加值。支持企業優化產品結構,擴大技術 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產品比重,提升品牌影響力。研發生產高端 新產品,增加能夠滿足人民群眾生活質量需要的新型、有特色、 有市場、填補國內空白的專用作業車產品。充分運用互聯網等新 技術,推進智能網聯專用車發展。

(四)技術引領汽車零部件產業升級

汽車零部件產業圍繞 “通用化、標準化、輕量化、模塊化、 智能化”的發展路徑,依托整車產業的快速發展,促進核心零部件產品生產能力和技術含量的提升,在中牟汽車產業園、經開區 零部件產業集群的基礎上,推進上汽零部件產業園建設,加快汽 車零部件產業布局,構建完善的一級、二級、三級汽車零部件配 套體系和上下游產業鏈。到2020年,力爭我市汽車零部件企業超 過300家,產值突破千億元,本地配套率達到60%。

1.傳統車零部件。著力發展核心零部件產品,做大做強動力 總成、電子電器、汽車底盤、模塊化開發制造、先進材料應用和 工藝,擴大汽車玻璃、空調、座椅、門鎖、線束、照明、沖壓件 等傳統零部件市場份額,提高產品附加值。

動力總成。發動機重點發展低能耗、低排放的高效、節能、 環保型發動機產品以及關鍵零部件配套。變速器重點引進發展 AT 或CVT變速器、雙離合變速器及變速器關鍵零部件。支持重慶青 山工業年產100萬套汽車變速箱項目等一批重點項目加快建設。

電子電器。以躍博電器、科林空調等企業為依托,加大車身 電子電器技術、底盤電子控制技術、新型車用傳感器、執行器技 術的引進和研發。以智能化和網絡化為方向,重點發展電子控制 安全系統、車載信息綜合控制系統、激光雷達、半導體等高科技 汽車配置電子產品。

2.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通過培育和引進掌握關鍵技術的 企業,重點發展動力電池、電驅動系統、電控系統、高性能材料、 輕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術和產品;重點培育比克電池、 國能電池、深瀾動力、智驅科技等企業,加快必比登新能源車動力系統產業化項目、鄭州新亞汽車產業園等重點項目建設進度, 促進整個產業鏈完善發展。

動力電池。以比克電池、國能電池、深瀾動力等企業為依托, 重點發展磷酸鐵鋰、鈷酸鋰和三元材料鋰離子電池,突破新體系 動力電池技術,帶動正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電池管理系統 等領域發展,促進從原材料到電池成品及其延伸產品的產業鏈的 做大做強。

燃料電池。以宇通客車等企業為依托,積極推進長壽命低成 本燃料電池電堆、燃料電池發動機用空氣系統、氫氣系統和熱管 理系統等高效輔助系統部件、車載氫系統和加氫站關鍵設備的研 發,突破燃料電池整車匹配與集成、系統集成與控制、快速加氫 等關鍵技術,培育和構建完整的 “制氫-儲/運氫-加氫”氫能及 “材料-零部件-整車”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

電驅動系統。以宇通客車、海馬新能源、智驅科技等企業為 依托,重點發展大功率、高性能、高可靠性、長壽命永磁同步電 機及控制系統和輪轂電機,增強電機和驅動系統總成供貨能力。 突破驅動電機及其控制、系統集成、系統熱管理、位置/轉速傳感 器、高性能絕緣材料、高性能永磁材料、電力電子元器件等關鍵 技術,實現本地化、規模化生產。

電控系統。以宇通客車、海馬新能源、鄭州日產、少林客車、 鄭州意昂等企業為依托,重點發展電動汽車整車控制器和網絡架 構系統、多能源管理系統、車載信息系統、電池管理模塊的設計和配置、車用傳感器和執行系統等,開發先進的純電驅動汽車分 布式、高容錯和強實時控制系統,發展高效、智能和低噪音的電 動空調、電動轉向、電動制動系統等小 “三電”電動化總成控制 系統。

(五)拓展汽車后市場增值服務

1.加快汽車出口基地建設。充分發揮鄭州交通優勢,依托鄭 歐貨運班列常態化運行,利用整車進出口口岸平臺,積極拓寬汽 車貿易。積極創建河南省及國家級的出口汽車質量安全示范區, 實現我市汽車產業由產業優勢到質量優勢的轉型提升,加快形成 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加大政策 扶持,促進汽車及零部件產品出口和產業國際化發展,把鄭州建 設成為全國重要的汽車貿易中心和汽車整車進、出口基地。

2.完善后市場服務功能。以鄭州汽車城中牟服務業博覽園為 基礎,建設集高端4S店、汽車物流、汽車倉儲、汽車電子商務、 二手車交易市場、汽車配件銷售、汽車養護、汽車金融、汽車主 題公園和汽車博物館為一體功能齊全的汽車后市場,打造以鄭州 為中心的全國一流汽車后市場產業集聚區。形成輻射周邊省份并 擴散全國各地,能提供全方位、高質量服務的汽車后市場產業。

四、主要任務

(一)培育龍頭企業

大力扶持我市汽車整車企業,做實世界最大客車生產基地, 到2020年,全市客車產量達到10萬輛,全市乘用車產能達到190萬輛。

宇通客車。支持宇通老廠區加快搬遷,積極推進宇通二期項 目建設,鞏固其國內領軍地位。實施國際化發展戰略,擴大出口, 搶占全球市場份額,打造世界級客車生產基地。

東風日產。以啟辰品牌為主,兼顧日產品牌,加快新車型投 放,引進有競爭力的中高端車型,提高產品附加值。力爭將鄭州 打造成東風日產第二大生產基地。

海馬汽車。在做強SUV生產的基礎上,加快海馬第三工廠項 目建設,加快新動力車型和新能源車型的研發投放,逐步向中高 端產品市場擴展,不斷提升在國內自主品牌車企中的地位。

上汽集團乘用車鄭州基地。推進上汽集團60萬輛乘用車鄭州 基地項目,盡快實現一期年產30萬輛、產值300億元的目標,到 2019年建成共60萬輛產能的生產基地。

鄭州日產。盡快形成東風風度越野型SUV、皮卡、CDV等車 型的系列化生產,建設成為國內輕型商用車的龍頭企業,躋身國 內多功能車第一陣營。

少林客車。實施差異化經營,重點發展適應二、三線城市及 縣 (市)市場需求的中、輕型客車產品,加快與國內外有實力企 業的合作,提高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在整車企業中的排名。

同時,組織實施汽車零部件企業培育計劃,培育壯大現有零 部件企業,并制定專項扶持政策,鼓勵將新入駐的零部件分公司 轉為子公司、總公司。

(責任單位:市工信委、市財政局等部門,各相關縣 〔市、 區〕)

(二)開展招大引強

積極謀劃,扎實開展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的以商招商、上門招 商、股權招商等活動。爭取到2020年引進1-2家有競爭力的整 車企業。

針對傳統整車,重點跟蹤和招引廣汽、長安汽車、長城汽車、 吉利汽車、奇瑞汽車等整車及零部件產業項目,積極引進1-2家 世界排名前列的知名汽車制造商企業落地鄭州。

針對新造車企業,依托我市整車產能,重點跟蹤和招引小鵬 汽車、拜騰汽車、蔚來汽車等互聯網汽車企業。加快與新造車企 業合作在鄭州生產智能網聯汽車。

針對零部件企業,重點引進濰柴集團、廣西玉柴、萬向集團、 寧德時代、比亞迪、日產電池、上海電驅動、華域汽車電動等零 部件企業,以點帶面完善產業鏈。

(責任單位:市工信委、市商務局,各相關縣 〔市、區〕)

(三)提升研發實力

支持關鍵技術突破。支持汽車和零部件企業加大新產品、新 技術、新工藝的研發投入,力爭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在傳統車方 面,重點支持整車開發與集成技術、性能優化技術、主動安全技 術、控制技術等關鍵技術的突破,在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方面, 重點支持新一代鋰電池、燃料電池、車載氫系統、電機、電控系統、車聯網系統集成、無人智能駕駛等技術的研究與開發。

零部 件方面,重點支持有利于降低生產成本和提高產品質量的新型輕 量化材料、新型環保材料、新型高強度材料開發與應用技術。

完善研發創新體系。積極開展創新平臺建設,重點支持宇通 國家電動客車電控與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鄭州市燃料電池與 氫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支持海馬汽車、少林客車、國能電 池、鄭州意昂等企業創建省市級制造業創新中心。鼓勵企業圍繞 汽車產業技術電動化、智能化、輕量化發展方向,通過產學研合 作,構建產品認證、共性技術研發、試驗檢測等公共技術中心和 技術研發平臺。大力引進新能源汽車整車研發、設計公司及相關 企業總部 (區域總部)入駐,打造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高地。

(責任單位:市工信委、市科技局、市人才辦、市人社局)

(四)優化產業布局

圍繞百萬輛汽車產業基地建設,統籌協調鄭州經濟技術開發 區、中牟汽車工業園為主的鄭州東部 “汽車新城”建設,啟動汽 車城南區規劃建設,進一步擴大汽車城用地面積,加快布局國際 化的產業體系。圍繞整車企業的產能提升,在鞏固、提升中牟縣、 經開區配套體系建設的基礎上,加快登封市、滎陽市等零部件產 業發展,推進區域聯動互補。

(責任單位:市工信委、市發展改革委,各相關縣 〔市、區〕、 各相關產業集聚區)

(五)加快示范應用和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在城市公交、出租、公務用車、環衛、郵政、機場、物 流、旅游景區等系統和場所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拓展示范運營 范圍,創新示范運營方式。重點支持宇通客車開展燃料電池公交 示范運營、推動燃料電池汽車研發。通過示范帶動作用,加快我 市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進程。

本著 “適度超前,有序建設”的原則,突出政府引導作用, 充分利用市場資源,在具備條件的政府機關、公共機構及企事業 單位內部停車場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加強人口密集的公 共區域和符合條件的居民小區內停車場的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構 建布局合理、運行規范、安全高效的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體系。

同時,為促進燃料電池汽車發展和燃料電池公交示范運營,在我 市合理布局建設加氫站。到2020年,規劃建設公交換電站3座、 加氫站5座、公交充電站近400個、各類充電樁超過5萬個,滿 足約10萬輛電動汽車的充電需求。

(責任單位:市工信委、市科技局、市財政局)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市工業發展工作組負責統籌協調鄭州市鄭州市汽車及零部件 產業轉型升級的全局性工作。市工信委負責具體的協調推進工作, 市直有關局委按職責分工積極解決疑難問題,各縣 (市、區)結 合本地實際認真抓好落實,形成產業發展合力。對事關發展大局 的重大建設項目,實行重大項目領導專項負責制,明確要求,核查進度,逐項研究發展對策,確保各項工作有效推進。

(二)加大資金扶持

一是支持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領域重大項目建設、核心關鍵技 術研發和產業化、技術創新、技術改造、品牌建設、節能減排等, 積極幫助企業爭取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基金、市級財政專項資金和 其他專項資金。

二是支持企業借助資本市場、債券市場等拓寬融 資渠道,支持符合條件的汽車及零部件企業在境內外上市融資或 通過發行公司債券融資。

三是鼓勵我市企業積極承擔國家、省汽 車及零部件產業領域的重大專項和科技計劃。

四是充分發揮現有 市級引導基金作用,支持建立市場運作的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專項 投資基金,探索財政資金以股權、債權形式注入企業,引導產業 投資基金、創投基金以及各類社會資本進入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領 域。

(三)提供用地保障

一是對汽車產業重點項目在用地指標予以重點保障,對引進 的重大項目,市、縣 (區)優先給予土地供應。

二是主導產業為 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的園區和產業集聚區,要將工業用地主要用于 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的發展。

三是引進優秀園區地產機構集約開發 工業園區土地,搭建產業發展和要素資源整合的發展平臺。

(四)強化人才支撐

貫徹落實 “智匯鄭州”人才工程各項政策,重視引進汽車及 零部件產業高端人才和領軍型人才;加大對本市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和選拔力度,支持企業建立前沿領域的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 優先支持企業與高校、研究機構的專家合作,聯合進行國家、省 重大工程項目、科技攻關項目申報;支持企業和有關職業技術院 校合作,加大產業技術工人的培養和職工崗前培訓、在職培訓提 升,為全市汽車產業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

(五)優化產業生態環境

一是優化服務環境。各相關部門加強合作,簡化辦事程序, 提高服務企業的效率和水平,為企業提供高效服務。

二是優化政 策環境。出臺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落實汽車產 業各項發展專項資金,全方位扶持優勢企業做大做強。

三是優化 創新環境。積極引導金融資金、社會資本參與汽車產業科技創新, 加快構建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

四是優化合作環境。積極籌 建我市新能源汽車產業協會,協調同業關系,推動行業整合,創 造良好的公平競爭、協同發展的產業環境。

2018上海新能源汽車產業展暨國際新能源汽車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