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財政部聯合三部委發布了《關于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俗稱“國補新政”;新政中明確劃分了新能源乘用車里程補貼標準,以及電池質量密度和能耗水平系數的補貼標準;其中,續航里程150km以下的新能源乘用車不再享受補貼,續航里程300km以上的新能源乘用車相應增加補貼標準,以及降低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的補貼金額。
原本政策推行的初衷是為了大眾能更好地接受新能源車型,將新能源車型普及化,可“門檻”設低了,某些車企就開始“鉆空子,耍小聰明”,使補貼政策變味。
中國汽車工業咨詢發展公司首席分析師賈新光指出,一味靠補貼推行新能源車型并不是長久之計,促進市場自我調節才是根本。此次新政內容顯示,新政將原來100km的“補貼門檻”調高至150km,取消續航里程150km以下車型的補貼,并以續航里程300km作為劃分,300km以下的低續航里程新能源車型一律降低補貼,300km以上的高續航里程新能源車型相應增加補貼,這里的續航里程指的是以車載電源為動力,用電機驅動車輪行駛的純電動車型,即EV車型,而作為過渡性質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補貼則下調了兩千元。
有業內人士指出,新政最高補貼檔將續航里程設在400km以上,是希望促使新能源造車企業往高技術高續航方向發展,只有將純電車型續航里程提升才有望替代傳統燃油動力。
“國補新政”自今年2月份就已提出,今年2月12日-6月11日為過渡期,期間,補貼金額按舊補貼政策的0.7倍執行。記者從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獲得數據顯示,今年1-5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同比分別增漲122.9%和141.6%,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同比分別增長105.1%和124.7%,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同比分別增長207.3%和218.4%。通過數據可以發現,新能源車型并沒有因為補貼金額的減少而導致銷量降低或者滯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