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8日,又是一個劃時代的日子。這一天,中國隆重舉行的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成為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新的宣言書、新的動員令。
這一天,彰顯新行動指南和標簽意義的《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正式發布。以后,新建中外合資轎車生產企業項目、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企業(含現有汽車企業跨類生產純電動乘用車)項目及其余由省級政府核準的汽車投資項目,均不再實行核準管理,調整為備案管理。

這不是一次簡單的簡政放權。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破冰。這是新時代眼睛向內的一次改革與開放。
正如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在《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答記者問上所說,取消汽車投資項目核準事項,既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放開一般制造業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也是主動適應新一輪產業變革、積極回應社會關切的客觀要求,為地方和企業創造更好的政策環境。
這一規定發布后,一些造車新勢力和媒體欣喜若狂、歡喜鼓舞,認為審批權力下放,獲得汽車生產資質不是事兒,汽車生產資質將貶值,變得越來越不值錢?
真如此嗎?
再來品味政策和解讀的用詞是——放開、放權,而不是放任、放松。

先舉一個例子。某一天,領導老高對小任說,集團的事越來越多,以后我授權你管理某事,你說了算,但我有幾條原則你要牢記,有幾個底線不可突破,并且你事后都要向我報告。
小任是更自由了還是壓力更大了?顯然,小任以后肯定不敢任性了,以前還和一幫小兄弟們一起打打鬧鬧、不分你我,現在起要擔負起第一使命和第一責任,小任還敢嘻嘻哈哈嗎?除非小任對自己極其不負責。
因此,筆者認同開云汽車CEO王超的判斷,審批權力下放后,投資新建純電動乘用車項目還是需要滿足一系列標準與規定,不滿足標準,地方政府也不會過審。現有的生產資質可以免去車企自行申請的時間,加快產品上市進度。新規不一定會讓現有生產資質貶值、降價。

正如《每日經濟新聞》的調查,雖然國家發展改革委把權限下放了,但由于地方發展改革部門有些沒有相關經驗,工作上會面臨壓力。地方發展改革部門的相關人員正在加緊進行相關備案管理知識和能力的培訓。
新規新在對燃油汽車、純電動汽車、智能汽車等產品種類,從投資導向、建設條件、到監督管理等相關領域,從事前、事中到事后管理環節,實現全覆蓋。這意味著,曾經有一張燙金的汽車生產資質在眼前閃耀,而某些人卻錯失良機。
為了積極支持和鼓勵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特別是為了刺激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發揮鯰魚效應,2015年6月,發改委發布《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支持社會資本和具有技術創新能力的企業參與純電動乘用車科研生產。兩年中,中國汽車內外,資本涌動,群雄并起,大有省省建廠、市市冒煙的造車大躍進勢頭。 最后,經濟申報和審批,北汽新能源、長江汽車、江淮大眾等15個項目獲得發改委審批。
從2017年6月到2018年12月,發改委暫停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審批發放。這一年半或者此前兩年,只有北汽新能源、長江汽車等10個項目最終獲得工信部生產企業及產品的審批,拿到真正意義上的生產資質。同時,威馬、電咖、拜騰、車和家等4家造車新勢力另辟蹊徑,通過收購傳統車企獲得生產資質。由此,通過大門和窗戶兩條通道,有14家造車新勢力直接或間接喜獲造車資質。
隨著12月18日新規出臺,意味著通過發改委、工信部獲得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和通過收購傳統車企獲得汽車生產資質的捷徑已走不通。新的游戲規則開啟,新建純電動汽車生產資質審批也即將2019年1月10日重啟。

是難,還是易?不容忽視的是,在權力下放的同時,國家發展改革委對地方政府和汽車產業項目投資設置更高的進入門檻。新規對于新建獨立純電動汽車企業投資項目(含現有汽車企業跨乘用車、商用車類別建設純電動汽車生產能力)所在省份符合條件加入新規定。
請看,所在省份上兩個年度汽車產能利用率均高于同產品類別行業平均水平;現有新建獨立同產品類別純電動汽車企業投資項目均已建成且年產量達到建設規模;新建獨立純電動汽車企業投資項目需建設新建純電動汽車產品質量保障、市場銷售、售后服務及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體系,等等。
對于一家造車新勢力來說,這還不是最難的。最富有挑戰的是,新規明確設計研發企業、境外企業等其他市場主體為主要法人股東的,研發且擁有知識產權的純電動汽車產品,上兩個年度累計境內外市場銷售并登記注冊的數量大于3萬輛純電動乘用車或3000輛純電動商用車,或上兩個年度純電動汽車產品累計銷售額大于30億元。
以前,生產資質針對生產制造領域,主要是對建廠進行驗收,現在還延伸到營銷領域,且把30000輛銷售作為核心考核點。這對連交付10000輛電動汽車都要豪賭、且至今沒有贏家一眾互聯網造車勢力來說,應是不小的大問題。

新規明確,地方發展改革部門要嚴格執行《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條例》等規定,并通過全國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及時將項目信息報送國家發展改革委。這無疑是把雙刃劍。一方面,國家取消汽車投資項目核準事項,另一方面更明確各類汽車投資項目的準入標準,為開展事中事后監管提供基本依據。
從某種意義上說,在全球汽車產業進入大寒冬和大過剩的背景下,新規的一些要求必然更加嚴格,生產資質的獲得門檻更高,地方審批將變得更不容易。
資質,不是萬能的;沒有資質,萬萬不能。
資質,不是問題;但問題是,你沒有資質。
資質,是試金石,更是試心石。
新能源汽車產業網是面向新能源汽車整車、充電設施、電池、電機、電控、配套產品及技術領域,致力于提供最新的、最前沿的行業資訊和市場動態,打造我國最專業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信息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