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2018年里,整個汽車行業一直萎靡不振硬不起來,遲遲戳不破3000萬產銷的大關,全年的產銷量低于年初預期。但是在整個行業中,又有一個奇葩的存在——新能源汽車,繼續保持著高速的增長。
2018年1-12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7萬輛和125.6萬輛,比2017年同期分別增長59.9%和61.7%。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8.6萬輛和98.4萬輛,比2017年同期分別增長47.9%和50.8%。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8.3萬輛和27.1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22%和118%;而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均完成1527輛。

在大環境都不爭氣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反而逆勢增長,突破百萬級關卡。當燃油車在旁邊哀嚎一片,感受著車市的凜冽寒冬的時候,這邊的新能源汽車反而在寒冬中升起了一股暖流。
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是我國未來汽車發展的趨勢,原因無他,一是因為我國是個多煤少油的國家,必須得發展它;二是因為在傳統汽車的技術上,我們落后其它汽車大國,只有靠著新能源汽車來實現彎道超車。由于政策和國情的支持與驅動,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發展進程是相當快的。那么問題來了——在如此情景下,是否燃油車將會在這股大勢下被革了命呢?
要想談論能否革命,首先得看看新能源汽車目前存在的問題。
續航問題
縱觀目前國產新能源汽車,純電動汽車續航超過500公里的,一只手都能數的過來。基本上主流的純電動汽車的續航都處在300-450公里這個區間段。而這個續航里程,也僅僅只是理論上能達到的里程,實際上的續航里程數,甚至更有所不如。

充電問題
現在的新能源汽車車主,都有一種病——“里程焦慮癥”,其最主要的患病特征便是:不是在充電,就是在找充電樁的路上。以目前交付量最多的蔚來ES8為例,剛交付幾千臺時,車主們就已經被充電樁以及充電服務折騰得夠嗆了,更別說未來交付量達到幾萬、幾十萬的時候。在目前配套設施并不完善的階段,充電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畢竟,電動汽車沒電是跑不起來的。
新能源汽車有弊,就肯定有利:
緩解石油資源供應緊張
石油作為不可再生的能源,那跟錢似的,是用一點少一點。以我國龐大的汽車市場為例,如果全部使用石油作為燃料,年消耗量將達到驚人的2.5億噸。而新能源汽車不一樣,使用成本相較于石油來說不僅低廉,而且還能讓我們擺脫對石油的依賴。
減少環境污染
雖說新能源汽車是把污染轉移嫁接到了其它地方,但相對于燃油汽車來說,新能源汽車在使用過程中污染少了太多,并且在能量轉換上,相比于傳統燃油汽車17%的轉換率,新能源汽車90%的轉換率也超出了一大截。
革命已在進行,燃油車卻不會成為歷史
其實明眼人已經能夠看出來,無論是政策的強行扶持、各大車企的行動,亦或者是新能源汽車在寒冬中產銷的高速增長,這些都表明了新能源汽車就是這場汽車工業革命的主角。
但這場革命注定不會輕松,前文提到過,新能源汽車也可以說是純電動汽車有一個目前很難解決的問題——充電。
當我們把目光盯著車子本身,盯著續航,盯著電池的時候,卻忽略最核心最難解決的問題,那些宣傳“隨便充隨便用”的純電車支持者也可能忽略了一件特別重要的事情:哪怕是目前新能源汽車增速再快,續航再足夠日常使用,但現在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依舊連燃油車的零頭都沒有。當這個數字翻了十倍后,會是什么樣的場景?

普通燃油車,平均三分鐘可以把油箱加滿,一個中型加油站十五個加油位,如果按24小時算,理論上是可以服務7200臺車的。目前最先進的特斯拉超級電樁功率為120Kw,充滿一臺特斯拉需要大概半小時,若也有15個充電位,那么理論上24小時可服務720臺。服務數量相差十倍。
一個充電樁120Kw,15個充電位的總功率達1800Kw,這個功率給一家小型煉鋼廠用估計也沒啥問題。
再者,從普及的角度出發,充電樁需要和加油站相仿的密度,總不能充個電得開半小時吧。方圓5公里至少得有1-2個“充電站”,放大到整個城市,幾百個不過分吧?即使是按加油站數量的一半來布置,配電成本也是一個天文數字,這還沒算電站建設時挖路鋪線等成本以及用地成本。
哪怕是以舉國之力弄充電樁,要想短時間內普及,也是不可能的。如果說現在的純電動汽車是這場革命的天命之子,那么阻礙它登基的最大元素不是電池技術不是續航,而是充電設備的普及難度。也正是如此,讓在這場革命中本該逐漸成為歷史的燃油車,繼續多活十數年乃至更久。
寫在最后:
新能源汽車掀起的革命熱潮是大勢所趨,這一點沒錯,但這一路上的荊棘和坑洼卻超乎了它的想象。車企沒走多久便滿目瘡痍,后面加入的車企也不斷的在解鎖新的問題。革命尚未成功,新能源汽車仍需努力。
新能源汽車產業網是面向新能源汽車整車、充電設施、電池、電機、電控、配套產品及技術領域,致力于提供最新的、最前沿的行業資訊和市場動態,打造我國最專業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信息服務平臺。
聲明:本文資料來源于網絡。新能源汽車產業網(evsc.cn)整理編輯。如有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