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德國三大汽車公司的掌門人齊聚北京,在2019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期間,表達了對中國擴大開放的高度認同、合作共贏對于未來在華發展的必要性,并表示將在中國擴大投資、深化合作。
“汽車產業是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絕佳例證。在很短的時間內,中國的汽車市場從無到有,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對于包括戴姆勒在內的許多國際車企來說,中國已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市場。”3月24日,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梅賽德斯-奔馳汽車集團全球總裁蔡澈在論壇現場表示。
面向未來,在以“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為主的全球汽車產業變革中,以三大德國車企為代表的跨國公司,正在中國加快相關領域的投入,希望在未來的競爭中繼續保持領先。
加大在華投資
“對戴姆勒來說,從過去到現在、再到將來,中國變得越來越重要,更是我們未來發展的關鍵所在。”在蔡澈看來,中國已經成為奔馳的“第二故鄉”。去年,大眾汽車集團在全球銷售的1083萬輛新車中,420萬輛交付給了中國消費者,而中國市場同樣也是寶馬和奔馳在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奔馳在中國的銷量甚至超過了美國和德國之和。
當然,對中國汽車市場而言,三大德國車企同樣扮演著重要角色。大眾在中國市場擁有17%的超高市場份額,而奔馳、寶馬和大眾集團旗下的奧迪,占到了中國豪華車市場銷量四分之三。
不斷深化本土化戰略的同時,戴姆勒、寶馬、大眾也都不斷加大對中國市場的資金和研發投入。其中,三家車企都將大力在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
戴姆勒將繼續深化與本土合作伙伴的關系,包括和北汽集團共同投資在北京奔馳國產純電動汽車和動力電池。除了今年即將在中國上市的EQC之外,未來將會有更多的新能源產品進入中國市場,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會適時進行國產。
寶馬方面,不僅宣布升級沈陽的生產設施至年產65萬輛,還將從2020年開始在中國生產首款純電動的BMW品牌車型——BMW iX3,并從中國出口到全球各地。
2019年,大眾將投入超過40億歐元,用于創新技術、電動出行和新產品研發領域。此外,僅在未來兩年內,大眾就計劃在中國發布逾30款新能源車型;在2020年,大眾的模塊化電動平臺MEB將在中國啟動本土化生產,為在中國大規模生產電動車作準備。
在中國探索未來機遇
巧合的是,三家德國車企的掌門人都不約而同地表達了同一種觀點: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已經走在世界前列,中國互聯網領域高速發展,在某些方面甚至已經處于世界前沿,勇于創新的精神值得學習。
為了抓住中國的未來機遇,從2018年開始,三大德國車企開始與中國的互聯網巨頭們展開合作。
2018年以來,寶馬集團與中國的互聯網三巨頭BAT先后達成合作:加入百度Apollo平臺就自動駕駛展開合作、與騰訊共建智慧出行服務體系、將阿里天貓精靈智能語音助手整合到車內。
大眾和戴姆勒,同樣加入了百度Apollo平臺。此外,大眾與滴滴成立合資公司進軍網約車市場,奧迪與華為在V2X上已經開展了試點計劃,并攜手研發L4級自動駕駛。
就自動駕駛而言,中國顯然將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中國的實際道路情況、市場需求、研發和設計等方面與美國或歐洲存在明顯差異,在中國進行自動駕駛的研發也就顯得極為必要。
免責聲明:本文旨在交流行業信息與研究經驗,不作商業用途。在任何情況下,本文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跟我們聯系!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或和支持其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