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汽新能源擬與麥格納愛爾蘭共同出資設立制造合資公司,打造高端純電動乘用車制造基地。近年來,新能源車企“中外合璧”已成為潮流,僅2018年就有55家國內車企與國外汽車供應商進行了合作。然而,“中外合璧”的背后,車企間究竟是抱團取暖還是強強聯合?
北汽新能源ARCFOX-7
成功在于合作,合作共贏天下。
這句話用在國內車企與國外汽車供應商的合作上,再合適不過。
近日,北汽藍谷發布公告,子公司北汽新能源擬與麥格納愛爾蘭共同出資設立制造合資公司,打造高端純電動乘用車制造基地,麥格納愛爾蘭是世界500強企業麥格納國際的關聯子公司。項目規劃產能15萬輛/年,投資金額約為20億元人民幣。
事實上,早在2018年6月,北汽新能源就與麥格納國際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擬在江蘇省鎮江成立技術合資公司與制造合資公司,致力于打造對外開放共享的高端智能純電動汽車研發與制造中心,并計劃首先投產北汽新能源高端品牌ARCFOX的相關車型。
合作背后的邏輯
提到與國外汽車供應商合作的車企,北汽新能源不是第一家,也絕不是最后一家。
據中國汽車工業信息網統計,僅2018年就有55家國內車企與國外汽車供應商進行了合作。
2018年1月12日,凌云股份向WAG公司增資5500萬歐元,雙方將在新能源汽車電池殼體領域展開合作;2018年2月8日,富奧股份與法雷奧西門子建立合資公司,合資公司將生產使用法雷奧西門子擁有專有技術和知識產權的新能源車(動力總成)逆變器;2018年9月27日,威馬汽車與博格華納達成了為期三年的戰略合作協議,博格華納將為威馬汽車提供高性能電動驅動模塊等全系列電驅動技術和高效電氣應用系統。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接受《新能源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新能源車企與國外汽車供應商合資是走向高端化的必經之路。目前,一些國內新能源車企已具備較強的競爭力,大部分車型的動力電池也都是中國制造,中國的電動汽車并不遜于國外的電動汽車。
換言之,新能源車企“中外合璧”并非抱團取暖,而是強強聯合。
EV Sales網站統計顯示,2019年1月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榜前十名中,來自中國的新能源車型占據六席。其中,比亞迪元EV的銷量高達10093輛,全球市場銷量占比達到7%,超越日產聆風和特斯拉Model 3等車型,排名榜首。動力電池方面,元EV 搭載了比亞迪自主研發的三元鋰電池,NEDC綜合續航里程為305公里。
“由于政府對電動汽車的政策支持還會持續一個時期,因此中國電動汽車的發展會比其他國家更快。”林伯強告訴記者,“中國的新能源車企最終會走在全球的前列。”
2017年12月,財政部等四部委發布《關于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的公告》: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對(期間)購置的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
2018年7月,財政部發布公告,將對節能汽車,減半征收車船稅,同時對新能源車船,免征車船稅。
此外,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大幅壓縮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擴大金融、汽車等行業開放,一批重大外資項目落地,新設外資企業增長近70%。”
汽車行業分析師顏景輝指出,壓縮外資負面清單是一種加大對外開放的舉措。對于國內車企來說,可加速提升自主車企參與國際競爭的生存能力和品牌影響力。
在合作中成長
在政策大力扶持,繼續擴大對外開放的背景下,中國新能源車企如何與國外廠商平等合作,將尤為重要。
新能源車企“中外合璧”,背后關乎技術和市場。
“目前,中國新能源車企擁有市場,而國外廠商擁有技術,新能源汽車最大市場在中國,通過技術轉移,在技術、管理等方面展開合作,學習國外廠商的經驗。補貼退坡后,國內車企要努力提高新能源汽車的質量,今后想要走在全球最前列,中間肯定有一段艱苦的過程。”林伯強表示。
林伯強指出,中國新能源車企在技術和管理方面已具備一定水平,未來與國外汽車供應商可以協同發展。但中國的汽車供應商與國外汽車供應商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美國汽車新聞》在普華永道數據支持下發布的2018年全球汽車零部件配套供應商百強榜顯示,在全球最大的100家汽車零部件企業中,日本最多,有26家入榜;美國排名第二,有21家入榜;德國排名第三,有18家入榜;中國居第四位,有8家入榜;第五名是韓國,有7家入榜。
“國內汽車供應商的優勢是成本較低,劣勢則是部件質量稍遜一籌。這也是新能源補貼造成的問題。”林伯強表示。
此外,在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有形汽車市場商會常務副理事長蘇暉看來,雖然合資公司是潮流,對于雙方是雙贏利好,但能否經受住市場的考驗需要時間來驗證。
深圳中為慧數信息咨詢有限公司研究員陳穆麗也提到,目前新的合資公司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未來合資公司的風險主要集中技術的保密與分享以及利益分配等方面。
“對于一些剛起步的自主新能源汽車品牌而言,外國廠商不愿意過多分享技術成果,導致雙方合作難度較大。而且合資品牌的新能源汽車銷售,以怎樣的品牌存在更為合理,也是雙方所聚焦的問題所在。”陳穆麗說。
免責聲明:本文旨在交流行業信息與研究經驗,不作商業用途。在任何情況下,本文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跟我們聯系!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或和支持其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