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途研究院發布《2017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分析報告》顯示,在國家的政策補貼支持下,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迅猛發展,產量占比已經連續三年位居世界第一。當然,顯耀成績的背后是得益于國家政策的支持,大手筆的補貼使新能源汽車從襁褓中的嬰兒一直茁壯成長,讓中國汽車工業彎道超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補貼讓位于市場,是否亂象叢生?
面對補貼這塊肥肉,不少渾水摸魚者不忘入局沾點油水。騙補事件的發生,讓政府不得不思考更優的方法。當然,用補貼來支持新能源的發展有利有弊,但是總依靠補貼才能生存的企業一定是不健全的,市場才是檢驗產品好與壞的唯一標準。
2018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上,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新能源汽車補貼將在幾年內平穩退出,讓位于市場,讓市場自由選擇未來的發展路線。
事實上,目前的新能源汽車可以說得上是僅僅只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卻遠未占據市場的主流,達到大規模的推廣應用。技術限制讓其短板非常明顯,如電動汽車續航里程短,充電時間長的缺陷更是與汽車讓出行更方便的理念相違背,讓不少車主大為煩惱。燃料電池汽車更因技術難關限制,遲遲沒有應用于市場。
技術的限制,外加補貼的縮減,使多家企業業績下滑,甚至處于虧損狀態,沒有盈利的企業很難生存下去。雖然所有的設計理念都是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希望新能源汽車能讓城市更美好,但是企業和消費者看重的始終是其付出的成本。那么會不會有這樣一個疑慮:新能源汽車研制成本高,補貼消退,外加汽油價格下調等因素相作用,會不會有更多的企業和消費者選擇重回傳統燃油時代?畢竟再好的理念都不如最終獲得的利益來的舒心。
當然補貼的退出并不代表政府放手不管,依舊會通過政策來指引新能源汽車的未來方向。工信部等五部門聯合發布“雙積分政策”,車企需要通過出售新能源汽車來獲取積分,電動車的續航里程越高及燃料電池汽車的功率越大,積分越高。同時需要積分來滿足燃油車的生產,積分不足的企業必須交易積分或者接受積分結轉抵償,否則新產品不予列入《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
此外,一系列的限行、限購等措施也是對新能源汽車大開綠燈。網約車、共享車等多個領域逐漸轉向新能源方向,充電樁的數量建設將更完善。
取消補貼,不是一刀切,而是換了一種更規范的方式加以指引。在新方向指引下的市場化,會有助于企業的良性競爭,充分發展核心競爭力。在市場的選擇下優勝劣汰,車企將迎來兼并淘汰的新洗牌,大浪淘沙見真金,優質企業會逐漸沉淀下來,成為行業的開路者。
所以說,取消補貼不會讓企業沒有動力,而是在更規范化的指引中,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