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電子時報網站3月19日報道,日前臺北市啟動了一個自動駕駛測試場地,占地面積為150畝,場地內模擬了城市道路環境,配置了交通信號燈。
這一場地的測試用途不局限于自動駕駛汽車,也包括聯網汽車、智能汽車、智能道路、交通基礎設施等。這是臺灣第一個自動駕駛測試場地。

自動駕駛在臺灣地區還是一個新鮮事物,去年八月,由法國企業開發的EZ10無人巴士在臺北市啟動了試驗性運營。臺北市副市長Charles Lin曾表示,該市對于各種創新交通方式保持開放態度。
據報道,上述自動駕駛側市場地由多家公司和機構共同建設,其中包括了臺灣知名科技公司宏碁(該公司在開發自動駕駛技術),把法國無人車引入到臺灣的7 StarLake公司,臺灣大學,臺灣福華電子以及工研院合作團隊,以及提供咨詢服務的“車輛研究測試中心”。
目前全世界掀起了研發自動駕駛的熱潮,全球共有大約50多家公司正在進行開發,其中美國、日本、歐洲這三大傳統汽車強勢地區成為研發熱土。
美國的加州和亞利桑那州,則成為全球廠商集中測試、“大比武”的熱門地區,加州云集了300多輛無人車,亞利桑那州集中了600多輛車。
中國大陸的百度等公司也在開發自動駕駛,相比之下,臺灣地區尚未出現具有競爭力的自動駕駛研發廠商。
之前加州車管局公布的資料顯示,在無人車技術水平方面,谷歌兄弟公司Waymo遙居第一名,通用汽車、日產汽車緊隨其后,其他特斯拉、Uber等公司則有明顯的差距。
臺灣媒體提到的宏碁公司,其自動駕駛研處于怎樣的水平,目前尚不得而知。
臺灣其他科技品牌,比如華碩、HTC等尚未傳出研發自動駕駛汽車的消息。華碩正在重組個人電腦業務,擴大游戲硬件業務,HTC則集中公司資源、“豪賭”虛擬現實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