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福利合集100,亚洲精品久久久国产,曰批免费视频播放40分钟,欧美r级荡公乱妇,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色爱av色av影院色,欧美久久gogo日本大胆欧美,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在线

登錄

會員登錄

訪客登錄

2020年7%市場滲漏率有望提前實現 新能源車技術門檻及補貼標準需實時調整

作者:新能源汽車產業網
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
2018/12/13

2018年汽車市場整體形勢嚴峻,新能源汽車市場卻是一枝獨秀,保持著高速增長。然而,受政策影響,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也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

在11月28日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汽中心)主辦的2018中國汽車市場分析研討會上,中汽中心首席專家方海峰指出,新能源汽車技術門檻及補貼標準需實時調整。

政策支持推動產業發展

截止到今年10月底,國內累計的新能源汽車推廣218萬輛,銷售數據是26萬輛,同比增長是75%。

市場的高速增長,離不開政策的支持。近幾年,相關政府部門為了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制定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營造了較好的政策環境。從橫向看,全面的支持政策體系初步建立,涉及到行業規范、財政補貼、稅收優惠及基礎設施、動力電池等各方面,疊加效應非常可觀。從縱向看,支持政策日益完善,2009年是產業發展的起點,新能源汽車戰略出臺實施,并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

從宏觀政策上看,2012年,國務院發布了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把純電驅動作為整個產業發展戰略趨向。2017年,又發布了中長期規劃,再次明確了以新能源汽車為突破口,并增加了網聯汽車。2015年,新能源汽車作為新增加內容寫入國務院印發的《中國制造2025》。2016年,發布行業技術路線圖,明確了新能源汽車整車和關鍵零部件的階段發展目標、路徑、措施。

在行業管理方面,新能源汽車相關管理體系日益規范。補貼政策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并根據行業發展的形勢在不斷調整。今年2月份,相關部門對補貼政策進行了新的調整和完善,加強了監管和引導。

在稅收優惠方面,目前新能源汽車產品在從生產、購買的各個環節都享受優惠政策,有效降低了消費成本,對市場推廣起到了重要的引導作用。

在科技創新方面,完善了三縱三橫的研發布局,研發水平不斷提升,創新體系逐步形成。

2020年7%市場滲漏率有望提前實現 新能源車技術門檻及補貼標準需實時調整

市場機制方面,去年9月,工信部正式公布《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明確提出乘用車企業將按照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積分與新能源汽車比重積分的“雙積分”體系來評價 。

這些政策帶來了明顯的效應,市場占比快速增長,市場滲漏率快速提升。方海峰表示,2020年7%的目標有望提前實現。

未來政策需進一步優化

國內的新能源汽車經歷了從試點示范到逐步拓展,再到全面推廣的不同階段。每個階段,政府都需要依據需求制定相應的政策,這在未來也是如此。

方海峰認為,總體上看,國家正在通過政策引導,降低新能源汽車的購車成本,加速新能源汽車對傳統汽車的替代。

為了促進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國家在行業管理方面更加嚴格,行業門檻不斷提高, 對行業投資區域和主體要求都進一步提高。

在供給側方面,未來整車企業生產責任將進一步加大。據悉,積分政策會進一步拓展到商用車領域,這表明政府在通過不斷完善長效機制,加速推動市場由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轉型。

補貼是對消費者影響最直接的政策,但并非長久之計,隨著考慮產品的變化,相關部門會實時調整相關的技術門檻以及補貼標準,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稅收優惠政策會繼續延續,進一步落實加快相關稅收的立法工作,同時配套的一些稅收優惠政策,但可能會根據實施效果評估做合理調整。

在充電基礎設施方面,政策將持續發力,在充電安全、融資建設、互聯互通、社會建樁等方面,提高使用行業的使用效率。

創新能力需持續提升

補貼退坡之后,行業還能不能維持發展,取決于新能源汽車與傳統汽車的競爭力對比。這個競爭力不僅包括產品使用的、舒適性、安全性,還有消費者更看重的是價格和成本。根據估算,目前,新能源汽車還很難跟傳統汽車持平,但隨著動力電池性價比提升及規模的增長,預計在2025~2030年之間,新能源汽車有望與傳統汽車實現綜合成本的持平。

從國際形勢來看,許多發達國家都把新能源汽車作為國家戰略,汽車企業也在積極布局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很多企業都提出了時間表。全球市場保持快速發展,到2030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比將達到30%,國內占比有可能會更快。

為了推動整個產業持續發展,國家也需要考慮轉型發展。未來,中國汽車產業要做好機制創新,建立起新能源汽車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新能源汽車產業網是面向新能源汽車整車、充電設施、電池、電機、電控、配套產品及技術領域,致力于提供最新的、最前沿的行業資訊和市場動態,打造我國最專業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信息服務平臺。

2018上海新能源汽車產業展暨國際新能源汽車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