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廣東省充電設施協會、新能源汽車產業網和振威展覽股份聯合主辦的2018新能源汽車充換電技術高峰論壇在深圳舉辦。
以下是伊維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姜伯宇女士演講:
非常高興今天有這樣的機會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的一些研究。
下面我將重點講一下動力電池回收在儲能和充換電領域的場景,2014年以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的裝機量迅速增長,預計到2018年推移的動力電池將迎來首批退役找,按照暫行管理辦法規定,動力電池按照現梯次再次利用的原則,因此動力電池回收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橋梁。
首先我來跟大家分享五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個是關于動力電車回收產業和儲能充換電產業的政策,政策對一個產業的發展將起到關鍵的促進作用,新能源汽車產業之所以能夠迅速發展,就離不開政策的持續支持。下面我們介紹一下關于新能源汽車動力汽車產業的相關情況,以及預測未來的規模,還有經濟性。接下來分別介紹一下儲能和充電樁產業的情況,以及前景,最后簡單介紹一下我們公司的基本情況。
首先關于動力電池回收產業,從2012年開始,動力電池回收政策首次出現了國家規劃中,并且列為節能與汽車發展規劃的五大規劃之一,主要是兩個主題,第一個是關于責任主體的落實問題,第二個是要建立健全的動力電池回收循環體系。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的逐漸擴大,動力系統回收也到了具體的實施細則和時間方向的時間節點。從2018年開始,工信部聯合其它部委先后出臺了三項關于動力電池回收的政策。
1月份出臺的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3月份出臺了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實施方案,5月份出臺了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暫行規定。可以看到動力電池引導方向越來越清晰,第一個責任主體的落實問題,現在是交給各地區的工信部門來監管,并沒有一個國家級的法律規范來對整個產業進行約束。第二個僅依靠企業的自覺性很難建立市場化機制,因此我們未來重點關注國家是否出臺強制性的法律法規以及直接補貼,促進產業更好的發展。
標準就不重點介紹了,再來看一下儲能產業,2013年開始,整個國家層面對儲能產業提及的頻次越來越多,但2016年前都沒有關于儲能的專門產業政策,所有涉及到新能源包括國家產業規劃的都有提及儲能,但也只是很少的篇幅提及,并沒有具體的產業扶持政策,更沒有像電動汽車那樣的補貼政策。針對儲能產業來說是一個最有標志性的政策,首次明確了電儲能市場的主體地位,也就是儲能產業是可以通過電力輔助補償等方式,有實現盈利的機會。
從2017年開始國家層面從儲能產業、微電網和電力輔助服務市場等方案出臺了大量的相關政策和標準,為儲能在電力系統中的市場化應用掃清了障礙,但是仍然沒有直接的針對儲能產業的補貼政策,且預計短期內難以出臺相關補貼政策。相對于直接的補貼政策,我們認為深化電力體制改革,能更好地促進儲能產業市場化的發展。2017年年底,國家能源局和南方電網相繼出臺了輔助管理實施細則,要求第三方參與到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地方層面可以看到,很多地方相繼出臺了電力輔助市場的規劃和政策。今年年底前包括像廣東、浙江等地也會啟動相應的試點工程。
總結一下我們認為在“十三五”期間,關于儲能產業仍然不會有直接的補貼政策,還是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給儲能市場創造更多的空間。前幾天出臺的光伏政策,5月31號以后上網的光伏電站都拿不到中央的補貼,并且上網的電站需要競標的方式來確定,所以可以看到政策逐步向市場化的機制邁進。
2015年有兩個重要文件,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加快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指導意見等頂層設計規劃發布,后續的補貼獎勵制度、充電接口協議、推廣考核制度等方面政策陸續出臺。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提升,充電樁建設迫在眉睫,預計充電設施建設政策支持力度樣會進一步加大。
下面來看一下動力電池回收產業。我們說動力電池回收是由新能源回收和動力電池產業帶動的,2017年新能源汽車接近80萬輛,特別是2020年,隨著補貼,預計當年產量會有明顯的增長。產業結構來看,我們認為乘用車仍將是主要的驅動力。2020年乘用車將達到240萬輛,其中AO及以下產品占比占比約為60%,專用車2020年預計達到50萬量。隨著電池成本的降低以及對續航里程要求的不斷提升,我們認為單車電池的裝機容量將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我們認為乘用車仍然是動力電池絕對的主力應用市場。
2017年,龍頭企業由比亞迪變為寧德時代,力神、中航鋰電、萬向、光宇、中信國安等企業下滑明顯。
(PPT)
這是我們略據的2017年前25家動力電池生產企業的規劃產能,全部達產的話,產能將達到144.3GWH,2018年需求預測為51GWH,但預期產能擴張速度仍將繼續。我們預測到2022年,PACK將下降到0.85元左右。
(PPT)
我們前面說按照動力系統80%循環壽命計算的話,預計2020年國內汽車動力電池回收量將達到23.08GWH。
(PPT)
我們按照三元111、811、532的情況,最終拆解成基礎材料市場的平均價格,綜合測算出三元理論的回收價值大概在4.29萬元每噸,扣除到購買成本、設備成本、人工成本等,還是有一定的經濟性。但是僅能實現0.93萬元每噸的經濟效益,難以覆蓋回收成本,因此我們認為磷酸鐵鋁更有經濟利用價值。
2022年中國國內電動車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和回收拆解總市場規模將達66.8億元,2022年將達到131億元。
我們再來看一下關于動力電池回收的商業模式,從2017年開始,各企業紛紛加快了對動力電池產業的布局,有幾個因素,第一個動力電池回收政策的驅動,第二個上游材料價格的持續上漲以及補貼的退步,競爭越來越激烈,從而導致電池廠和材料廠的成本壓力越來越大,倒逼企業向下游企業回收。第三隨著動力電池的經濟價值越來越重視,不同責任主體紛紛搶占電池回收的市場,車企這方面也有一些天然的優勢,一方面它可以利用4S店,包括售后服務、電池租賃平臺逆向回收電池,另一方面,汽車很少具有儲存化學品的資質,因此它必須要交給電池廠或者第三方機構幫它處理。
再來看一下電池廠,這里包括了上游的材料企業,一方面它會現在一個車企來合作,構建動力系統回收的網絡,另一方面通過并購合作,與第三方資源回收企業合作的方式,來延伸它的產業體系,從而降低電池的生產成本。
我們看一下,這個主流的動力電池廠都已經在動力電池回收領域有布局,寧德時代與整車廠合作回收電池收購第三方電池回收龍頭,比亞迪與格林美合作等等。
再來看第三方回收企業,一般會選擇與電池廠或者上游材料廠合作,受其委托,將回收的動力電池拆解正最終的金屬,再賣回給材料張或者金屬廠。第三方電池回收企業,一般都是從傳統的電池回收行業以及相關的廢棄資源,再利用行業切入到里面回收企業,因此在回收領域具備一定的經驗,并且利用較完善的人才團隊以及環保資質,因此第三方回收企業在回收拆解、資源利用方面具有一定的技術優勢。
產業研究,狹義的儲能主要可分為三大應用領域:第一個是家用儲能,在一些別墅獨棟安裝屋頂的光伏系統,就必須配備家庭儲能系統。第二個是應用前景最大的電力系統儲能,之所以現在沒有用起來,第一個是因為電儲能系統的成本太高,第二個是目前中國的電力市場沒有完全放開。目前應用最多的應該是基站儲能領域。未來隨著5G時代到來,三大運營商在儲能市場應用前景比較大。
2017年中國電力系統化學儲能累計裝機容量達307.6MW,以鋰離子電池為主。截至2017年底,中國投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28.9W,同比增長19%。其中電化學儲能項目的累計裝機規模達307.6MW,同比增長58.3%。從技術類型來看,在各類電化學儲能技術中,鋰離子電池累計裝機占比最大,達72.3%。鋰電池成本的下降是由電動汽車帶動的,未來所有電動汽車上的退役電池都能用在儲能上,對兩個產業的發展都是很好的促進作用。
不同應用模式下儲能項目要求與特點各不相同,我們這里列舉了一些不同的儲能系統,我們按照功率乘時間來測算了一下儲能系統中鋰電的需求量,2017年共有600多兆瓦的電池用在儲能系統中,我們知道,2017年電動汽車上動力電池的產能是40多GWH,但是儲能只有0.6GWH,從儲能的應用場景來看,我們認為分為三個方面:第一個可再生能源并網、一個是分布式發電及微電網、第三個是電力輔助服務市場。
右邊的圖是我們預測到2020年,儲能鋰電池的裝機量大概在1.6GWH,相對于電動汽車210多GWH的占比非常小,因此在2020年之前仍然是以示范項目為主。
再看一下充電基站方面,2017年全國新增了一棟充電基站,累計達到169萬個,隨著5G時代的到來,預計到2019和2020年,移動基站建設的增速將有明顯的提高。按照通信基站每六年需要更換一次,電量在48度計算的話,2020年預計通信基站更換的儲能量達到55.2GWH,按照鋰電池在后備電源中的滲透率在10%計算,2020年鋰電池需求量將達到9.15GWH。
我們再來看一下廢舊動力電池用于儲能的經濟性分析,梯次利用將從電動車上退役的動力電池重新檢測篩選,配對成組后用于儲能等對電動性能要求較低的領域,可緩解大批電池進入回收階段的壓力,同時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如果沒有出臺直接的補貼政策以及示范運營消費,對動力電池梯次應用難以實現市場化應用。
最后看一下充電樁產業,這是我們列舉的儲能系統在充放儲一體化電站的應用場景。新能源汽車上退役的動力電池又可以作為儲能電池,梯次應用充放電一體站,從而降低充放電成本,提高應用率。
2017年底,我國公共充電樁數量突破至213903個,從競爭格局來看,目前國內的充電設施運營市場呈現出高級中的特點,2017年底,國家電網、特來電、星星充電、中國普天4家企業的充電樁數量之和達到17.57萬個,占全國總量的85.8%。公共樁建設量破萬的區域有5個,分別是北京市29731個,廣東省28039個,上海市24462個,江蘇省21376個,山東省16831個。新型充電采用輕資產模式,土地是業主的,負責運維和投建,通過利益分成的方式來回報給業主。
最后預測一下,通過對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情況及充換電站相關政策分析,結合規劃1.2萬座目標,預計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充電站建設總量達7782座,未來五年,中國充換電保持約28%的增長率。
我們認為,動力電池回收在電力儲能等方面都有較好的市場空間,未來隨著動力電池成本的下降,以及梯次利用的市場成熟,市場會進一步加大,同時相互融合,有利于促進這些產業更好的發展。
我們公司在新能源汽車儲能及新能源制造領域都有深入的研究,我們服務的企業對象包括政府園區、金融機構、企業,為他們做產業規劃、深度研究、市場調研、投融資服務、高端的獵頭服務。希望以后有機會跟大家合作,謝謝!